细微小事彰显大爱
“我们的工作不伟大,但可以让希望再现。有时候,一个诚心的拥抱、一句简单的问候、一个会心的微笑就可以将阳光洒满患者的心田。”今年24岁的虞晓畅19岁毕业于宜昌卫校,毕业后一直扎根在位于宜昌市东山大道191号的宜昌市长航医院,五年的磨砺和洗礼,虞晓畅已从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脱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护士。
90后优秀的护士,为患者翻身倒尿
虞晓畅是家里的独女,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。新入职的时候,面对繁忙的工作节奏,还有很多不适应,给病人打针会很紧张。有一次给一位老爷爷打针,结果漏针了,老爷爷非常生气,大声喊到“换人来给我打”,并不停的抱怨。虞晓畅十分内疚,下去后不断的向前辈学习,总结经验,经过三个月的熟练期,她已经熟悉了忙绿而充实的工作。很多入职一到二年的护士,因为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而选择了转行,虞晓畅说“自从学了这个专业,我就没有想要放弃。”
有位才做完腰椎手术的男性患者,不能下床,而家属又不在身边,看着尿袋已经满了,晓畅想着去倒掉,但是内心很不好意思,但想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精神,晓畅放下那颗害羞的少女心,赶紧帮患者把尿袋换了。病人的那句“谢谢”让她觉得很满足很开心。
骨科的病人,需要经常的翻身,手术后病人长时间不翻身,会容易长褥疮。“刚开始时候,觉得给患者翻身真的是很累,特别是有些老人体重和个头比较大,就更吃力了,慢慢的锻炼中就习惯了,病人家属不在的话,每隔二个小时就会去给病人翻一次身。”身材娇小的虞晓畅告诉记者。
设身处地想患者所想,以真心换真心
“您吃饭了吗,现在感觉怎么样”。除了给病人治疗护理外,晓畅还十分关心患者的情绪。来自五峰的王阿姨,因为要做腰椎内固定手术,坐立不安,内心十分焦虑,晓畅看到后不断的安慰她,“这个手术我们的专家成功做过上千例了,您不用担心,隔壁床上的阿姨跟您是同一类手术,看她恢复的多好呀”。看着晓畅一脸的微笑和安慰,王阿姨平静地坐了下来,跟隔壁床的患友聊了起来。
王阿姨从手术室出来后,还是紧张的哭了,晓畅本来是上白班,正常下班时间是下午5:30,为了等王阿姨的手术,等到了晚上八点。晓畅伏在她身边不断的安慰,“现在手术已经做完了,非常的顺利,您已经回到病房了”,看着她情绪稳定后才放心的坐车回家。此后的每次查房都会问王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,跟她闲聊几句,看着患者慢慢的康复,晓畅内心也十分高兴,出院的那天,晓畅不断的叮嘱王阿姨回去后要怎么做护理。王阿姨不停的说着谢谢,亲切的称呼她“姑娘”。
晓畅告诉记者,自己也生病住院过,真正到了那个时候,我们才体会到作为一个病人心里的无助和惶恐,才理解了“共情”的含义:并非只是单纯的同情,而是你把自己当成患者,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关心和护理?只有真正地将自己摆在患者的位置上,设身处地想患者所想,以真心换真心,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。
把患者当家人,服务无微不至
来自兴山的黄叔叔,才做完神经根管扩大、髓核摘除、椎弓进行固定、椎间融合器固定手术。手术后没多久,就开始躺在床上抽烟,晓畅看到后,赶紧上前去说到“抽烟会影响手术恢复”,“我抽了有精神,不要管我的”患者反驳到,依旧我行我素。晓畅并没有气馁,跟一旁的黄叔叔的爱人说到“我说了不听,阿姨您快劝劝他吧。”看着烟被拿走,晓畅才“不依不饶”的离开,随后还增加了巡视次数。看到一有抽烟的苗头就会被她及时阻止下来。中午巡查的时候,看见黄叔叔吃的饭很油,很多辣椒,她立马告诉他,术后适宜吃流食和清淡的食物,并且还跟家人叮嘱,下次不能再准备这样的饭菜了。
“护士与患者交流时,要嘴巴甜、勤关心、多交流。来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骨病患者很多,病人多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他们自己也有子女,像子女一样跟他们说话,嘴巴甜一点,一般都会接受的。”虞晓畅告诉记者。
“患者的子女一般都在上班,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过来看他们,平时我进病房打针换药的时候就跟他们聊上几句。他们也喜欢跟我聊天,聊子女、聊孙子,家里的事情都跟我讲。”
每次在跟同事交接班时,虞晓畅总会将患者的情况全面细致地和交班护士说清楚,生怕漏了一个小细节。她的护理对象、70多岁的张婆婆把虞晓畅说的话都记在心里。她说:“这丫头特别负责,特别关心我们。”
采访中,虞晓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做的事情很平常,没有什么很特别的”。在我们看来,做护士辛苦,但是虞晓畅无怨无悔,她爱上了这些日常琐碎的工作,并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