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航东院骨科:高龄老奶奶,髋关节置换术也能做。
杜远立教授在看片。
初冬来临,夷陵区89岁的患者彭奶奶在儿媳妇的搀扶下,来到长航东院骨科复查。89岁的彭奶奶,家住夷陵区的大山里面,夏天刚刚过完时,在家里做家务事时不慎因摔伤入当地医院,后紧急送往长航东院骨科。杜远立教授为她进行了体查: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,X线示:左侧股骨颈骨折,彭奶奶的心电图示:窦性心律不齐,左室肥大伴异常,心脏功能不好。杜远立教授思考到,由于股骨头血运的特殊性,在股骨颈骨折的瞬间,就注定了后期有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巨大风险,可能瘫痪在床,一旦如此,彭奶奶的晚年生活质量将大幅度下降。
髋关节置换术图片。
在与89岁彭奶奶的家属细心交流后,经过家属同意,决定为彭奶奶实施“左侧髋关节置换术”,由于彭奶奶将近90岁,高龄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,麻醉难度很大,失败率很高,手术难度也因此增加。为此长航东院骨科的金牌团队成员郭建利副主任、张芝亮医生、黄为医生及手术室的麻醉专家吕作均主任和王永松医生,集体对彭奶奶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,为彭奶奶定制了个性化的手术及麻醉方案。
杜远立教授带领长航东院骨科的金牌团队成员在手术中。
髋关节很重要,一旦出现问题,事关人的一生。髋关节在整个人体的中间部位,是由髋臼和股骨头二者结合在一起组成髋关节主要的骨性结构。在这两个骨性结构周围有很多肌肉、神经血管组织,包括常说的臀中肌、臀大肌还有坐骨神经、股动脉、股静脉这些结构。神经、血管、肌肉、肌腱包绕着骨性结构组成髋关节。髋关节有以下特点,髋关节向上连接骨盆脊柱即连接上肢,向下连接大腿小腿即下肢,所以是整个人体中心的支柱部位。因此髋关节的稳定性的良好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。
长航东院业务院长杜远立教授在做髋关节手术案例的学术报告。
长航东院骨科在杜远立教授的带领下,做了很多例的髋关节置换手术,彭奶奶还不算是年龄最大的老人。手术经验丰富的杜远立教授指出:进行人工股骨头的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、手术时间短、出血少、麻醉风险小,临床实用价值大。对于高龄、骨折前活动能力低、合并有多种疾病、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佳。长航东院骨科的全髋关节置换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,手术时间明显缩短,创伤减轻,且麻醉技术能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,手术风险明显降低,手术后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。
杜远立教授与患者亲属交流手术方案。
彭奶奶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全程由杜远立教授主刀,助手由郭建利副主任、张芝亮、黄为医生担任,长航东院骨科金牌团队成员术中密切观察彭奶奶的生命体征,对症处理,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长航东院骨科团队、手术室团队的密切合作下,进展的非常顺利,麻醉满意,手术历时两个小时,彭奶奶安返病房,目前彭奶奶恢复良好,出院回到了她熟悉的夷陵区大山的农家小院里安度晚年生活。
彭奶奶进入长航东院千级的层流手术室。
老年人股骨头骨折比较常见,随着人口老龄化,髋关节骨性关节炎、股骨头坏死、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,到底是选择传统治疗还是手术治疗,很多人一直非常纠结。杜远立教授说,高龄患者骨折后长时间卧床往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、泌尿系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,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根据骨科临床的医疗大数据统计,很多老年患者在骨折后不是死于骨折,而是死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。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髋关节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,在缓解疼痛、矫正畸形、重建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。因此,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
彭奶奶的亲属刚开始时担心,手术成功后安心。
89岁的彭奶奶作为高龄患者,手术风险高、难度大,彭奶奶成功的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,充分展现了长航东院骨科和手术室医疗团队勇于担当、敢于挑战困难的团结协作精神,更充分展现了长航东院医务人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,以及长航东院医务人员时刻想患者之所想,急患者之所急的良好医德医风。
长航东院的手术室。
长航东院使命:延长患者寿命,提高生命质量,让宜昌人生活更美好!
长航东院,居民的好邻居。